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第三
虚损
脑虚冷、脑衄、风寒入脑。久远头疼等。亦宜灸囟会。
予年逾壮。 寒夜不雅书。每觉脑冷。饮酒过量。脑亦疼甚。后因灸此穴而愈。有兵士患鼻衄闻香臭等疾费力。故予书此。以补其调理之阙。然以脑户不宜针不雅之。囟会亦不宜针。针经止云、八岁以下不宜针。恐未尽也。
凡饮食不念念。亲信延迟。面色萎黄。世谓之脾肾病者。宜灸中脘。
诸葛亮夜以继日。罚至二十都亲览。而所啖食不至数升。司马仲达知其将死。既而亮卒。仲。曰、吾便料生。未便料死故也。其曰料生。盖料其事多而食不如前。死之兆也。食不如前。仲达且知诸葛之且死。今东说念主饮食减少。是胃气将绝。不可久生矣。方且常食肚石。使愈难克化。服峻补药。使脾胃反热。愈弗成食。初不知灸中脘等穴以壮脾胃。亦惑之甚也。(难经论四时都以胃气为本。释者曰。言五脏都以胃气为本。胃者水谷之府。东说念主须仰胃气为主也。关联词欲全生者。宜灸胃脘。)
久冷伤惫脏腑。泄利不啻。中风不省东说念主事等疾。宜灸神阙。
旧传有东说念主老迈而颜如幼稚者。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。予尝久患溏利。一夕灸三。则次日不如厕。连数夕灸。则数日不如厕。足见经言主泄利不啻之验也。又予年逾壮。觉左兄弟无力。偶灸此而愈。后见同官说中风东说念主多灸此。或百壮或三五百壮都愈。而经不言主
脏气虚惫。真气不足。一切气疾。久不瘥者。宜灸气海。(铜)
东说念主身有四海。气海血海照海髓海是也。而气海为第一。气海者、元气之海也。东说念主以元气为本。元气不伤。虽疾不害。一伤元气。无疾而死矣。宜频灸此穴。以壮元阳。
若必待疾作尔后腑脏虚乏。下元冷惫等疾。宜灸丹田。
东说念主有常言。七七之数。是旁太岁压本命。六十有一。是太岁压本命。东说念主值此年。多有不者。是天然矣。然传不云吉东说念主吉其凶者乎。常不雅素问以六八之数为精髓竭之年。是当节其欲矣。(令嫒云。五十者一月一泄。要之。四十八盒饭字据此。)令嫒载素女论、六十者闭精勿泄。是欲当绝矣。宜节不知节。宜绝弗成绝。坐此而丧生。盖自取之。岂岁之罪哉。东说念主无罪岁。则虽有孽。犹可违矣。所谓吉其凶者如斯。虽不灸丹田可也。(丹田可灸七七壮或三五百
阳气虚惫。失精绝子。宜灸中极。
中极又名气原。盖气之原也。东说念主之阳气虚惫者。可不灸此以实其气耶。(按难经云。丹名大中极。言丹田取东说念主之身荆棘四向最为中间也。故名为极。此亦曰中极。其去丹田只一寸。虽未若丹田之最中。然不中不远矣。)
三里、治胃寒。亲信胀满。胃气不足。恶闻食臭。肠鸣腹痛。食不化。(铜)秦承祖云、诸病都治。华佗云、疗五劳羸瘦。七伤虚乏。胸中瘀血。乳痈。(外台)明堂云、东说念主年三十以上。若不灸三里。令气上冲目。(明下云眼暗。)千云、主阴气不足。小腹坚。热病汗不出。口苦壮热。身反折。口噤。腰痛不可顾。胃气不足。久泄利。食不化。胁下注满。弗成久立。狂言狂歌妄笑。恐怒痛骂。霍乱。遗尿失气。阳厥凄凄恶寒云云。凡此等疾。都刺灸之。多至五百壮。少至二三百壮。
短剧云、动作但去风邪。不宜多灸。七壮至七七壮止。不得过随年数。故铜东说念主于三里穴止云灸三壮针五分费力。明堂上经乃云日灸七壮。止百壮。亦未为多也。至令嫒方则云多至五百壮。少至二三百壮。何其多耶。要之、日灸七壮。或艾炷甚小。可至二七壮。数日灸至七七壮止。灸疮既干。则又报灸之。以适合若要安、丹田三里不曾干之说可也。必如令嫒之壮数。恐犯短剧之所戒也。予旧有脚气疾。遇春则足稍肿。夏中尤甚。至冬肿渐消。偶夏间字据素问注所说穴之场所。以温针微刺之。明天肿消。其神效有如斯者。谬刺且尔。况于灸乎。有此疾者。不可不知。此不啻治足肿。诸疾都治云。
涌泉治肉痛不嗜食。妇东说念主无子。男人如蛊。女子如妊娠。(千作如阻。)五指端尽痛。足不得履地。宜针灸。(铜)千云、主忽忽喜忘。体魄腰脊如解。大便难。小便不利。足中清至膝。咽中痛。不可内食。喑弗成言。衄不啻云云。
令嫒于诸穴都分主之。独于膏肓三里涌泉穴特云治杂病。是三穴者,无所不治也。但明堂云、若灸、废东说念主举止尔。既欲愈疾。虽不举止数日。未为害也。
脾俞、治食多身瘦。泄利体重。动作不收。腹痛不嗜食。(铜)
胃俞、治胃寒腹胀。不嗜食。羸瘦。(铜)
东说念主之言曰、血气未动者。瘠致使不害。血气既竭者。虽肥而死矣。则身之羸瘦。若未足为东说念主之害者。殊不知东说念主之羸瘦。必其饮食不进者也。饮食不进。则无以生荣卫。荣卫无以生。则气血因之以衰。终于必一火费力。故难经疏云、东说念主仰胃气为主。是东说念主资胃气以生矣。五脏论云、脾不磨食不用。是脾不壮、食无自而消矣。既资胃气以生。又资脾以消食。其可使脾胃一日不壮哉。必欲脾胃之壮。当灸脾胃俞等穴可也。
心中风、狂走发痫语哀哭。心怀闷乱。咳唾血。宜针心俞。(铜)
难经疏言心为脏腑之主。法不受病。病则神去气竭。故兄弟为之清。(兄弟节冷。)名赤忱痛。旦发夕死。兄弟温者。名厥肉痛。可急治也。故令嫒言心中风者、急灸心俞百壮。服续命汤。必泥心俞不可灸之说。则无策矣。但心俞虽可针。若刺中心、一日必死。又岂易针耶。
必欲无此患。平居当养其心。使之和平。忧愁念念虑。不使伤其神。乃策之上。必不免此。亦当服镇心丹等药赞助。乃其次也。
肾俞、治虚劳羸瘦。肾虚水藏久冷。小便浊、出精。阴中疼。五劳七伤虚惫。足寒如冰。身肿如水。(铜)
难经疏云、夹脊骨有二肾。在左为肾。在右为命门。言命门者。人命之根底也。其穴与脐平。凡灸肾俞者、在平处立。以杖子约量至脐。又以此杖子当背脊骨上量之。知是与脐平处也。然后相去各寸半取其穴。则是肾俞穴也。更以手按其陷中。尔后灸之。则不失穴场所矣。
凡灸、以随年为壮。灸固有功。亦在东说念主柔润之奈何尔。东说念主当相通丹田。吾既于既效方论之详矣。而妻外家之迫害。盖未之及也。正人偕老之序曰、夫东说念主淫乱。失事正人之说念。故陈东说念主君之德。衣饰之盛。宜与正人偕老也。宜偕老而不至偕老。夫东说念主之罪多矣。故诗东说念主以是刺之。意可见也。至于士夫志沸腾满。不期骄而骄至。侍外派别十东说念主。少亦三五辈。淫言亵语。不竭于耳。弗成自克。而淫纵其欲者多矣。为内子者。恬不之怪。东说念主有问之者。则曰、自母言之。则为贤母。自我言之。不免为妒妇东说念主也。东说念主或以此多之。其夫亦认为贤而不妒。孰知其不妒乃是认为祸之欤。虽然、二南之化。至于无嫉妒而止。今而言此。岂求异于诗东说念主耶。是否则。古东说念主旬日一御。荀子、彼其不妒者。盖使媵外家得备旬日一御之数尔。不妒则同。是以不妒则异。吾故表而出之。认为夫人之戒。固非求异于诗东说念主也。
曲骨、主失精。五脏虚竭。灸五十壮。(千)明下云、但是虚乏冷极。都宜灸。
骨髓冷疼。灸上廉七十壮。(千)
难经疏八会曰、腑会中管。治腑之病。脏会章门。脏病治此。筋会阳陵泉。筋病治此。
髓会绝骨。髓病治此。血会鬲俞。血病治此。骨会大杼。(禁灸。)骨病治此。脉会太渊。脉病治此。气会膻中。气病治此。关联词、骨髓有病。领先大杼绝骨。尔后上廉可也。
膀胱三焦津液少。大小肠寒热。(见腰痛。)或三焦寒热。灸小肠俞五十壮。三焦膀胱肾中热气。灸水说念随年。(千)
膏肓俞、主无所不疗。羸瘦虚损。梦中失精。上气咳逆。发狂忘记等疾。
膏肓俞无所不疗。而古东说念主弗成求其穴。是以晋景公有疾。秦医曰缓者视之曰、在肓之上之下。攻之不可。达之不足。药不至焉。不可为也。晋侯认为良医。而孙真东说念主乃笑其拙。为弗成寻其穴而灸之也。若幼子豫之赤龙丹。又能治其膏肓上五音下之鬼。无待于灸也。是缓非特拙于弗成灸。亦无杀鬼药矣。其亦技止于此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所有实质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质,请点击举报。